頂點小說 > 三國兵主 >二百九十章 一羣老小孩
    帝國新立,一切都在起步當中,向各地分派官員、派送物資、安撫百姓等等重大事宜,都待解決。

    但在這之前,劉淵還有兩件事要做。

    其一,就是重新劃分華夏帝國下轄領土州郡的問題。

    在劉淵看來,前漢朝的十三州劃分確屬不太合理。其中原因,卻因地利、交通不便各有不同。所以,現今劉淵要重新劃分州郡,那麼首先就要解決交通問題。

    交通方便,有很多好處。最重要的,就是加強了中央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另外,交通方便了,譬如通商、行軍、政令下達,等等,都要便捷許多。

    所以,封賞完畢開國羣臣之後的第二天,劉淵便下令工部,着手建設黃河以南的馳道,將河南與河北完全連接起來,做到同步。

    隨着神武帝一聲令下,北疆諸胡尚未擺脫奴籍的胡人、河南各州郡願意以工代賑的百姓,齊齊奔赴工地,建設那規劃中四通八達的馳道網絡系統。

    同時,隨着官員指派,政務系統的鋪就,大量的糧草輜重,通過軍隊、傭兵工會,從河北各州郡大糧倉之中,一批批派發到全國各地。

    還有優良的種子,也開始同步發行。

    這些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做好,所以對於州郡的重新發份,還需擱置些時間。

    其二,便是軍隊的整編。

    不說原幽州本身,九大軍團各自擁軍數量、防區都有些混亂,但說因爲定鼎中原,俘虜近百萬大軍,就是一個極大的、極其嚴重的包袱,若不早些解決,便是劉淵真富得流油,也得被拖垮。

    所以,與建設馳道等一同下達的命令,還有整編軍隊。

    精簡大軍,裁汰老弱病殘。

    精益求精,是劉淵歷來的主張。

    徐晃、黃昌、顏良、張飛、趙雲、高順、麴義、馬超、甘寧九大軍團長爲軍委會九大將軍,這九人入主軍委會,同時還兼任着軍團長之職。九人接到軍機大臣郭嘉之令,立刻下達軍令,進行全軍大篩選,同時,百萬俘虜大軍也一同進行篩選。

    其實如今九大軍團長因爲入主軍委的原因,都不再直接掌控大軍,而是作爲一個軍事決策的高層存在。九大軍團,幾乎都交給了其副手掌控。

    譬如趙雲軍團,現在的直接掌控者,就是張遼。

    同時,在進行大肆精簡軍隊的過程中,神武帝劉淵將各大軍團的防區進行了重新劃分。

    東北仍舊爲遼東軍團防區,駐軍地點,麗韓城;北疆仍舊爲趙雲軍團鎮守,鎮守地點,北海大營;漠北仍爲徐晃軍團鎮守,地點爲河雲要塞;西域爲馬超軍團防區,鎮守地點鄯善;西南益州爲高順軍團防區,鎮守地點成都;南越交州爲麴義軍團防區,鎮守地點交趾郡龍編;東南防區爲黃昌軍團鎮守,駐軍地點爲吳郡吳縣;山東青州爲顏良軍團防區,鎮守地點東萊。

    同時,水師一分爲三,爲北洋水師、東海水師和南洋水師。北洋水師由周泰統領,駐軍點在大沽口;東海水師由孫策統領,駐軍點在吳郡丹徒;南洋水師由蔣欽統領,駐軍於合浦郡最南端與朱崖州隔海相望的徐聞(如今瓊州海峽)。

    山越軍打散,分配到各大軍中,山越將軍柯鵞重回洛陽,歸於神武帝皇宮禁軍第二副統領。

    九大軍團各駐一方,中央便顯得空虛,於是劉淵又下令,籌建中央軍二十萬,由各大軍團中挑選精銳組建。劉淵自領軍團長一職,一干事宜交由副軍團長潘鳳處理。

    另有禁軍十萬,統領爲典韋,副統領爲蔡陽和柯鵞。

    197年秋,整個華夏帝國完全進入正軌,同時,皇后蔡妍又爲神武帝劉淵誕下一子,起名劉澤,是爲大皇子,公主劉秋爲神武長公主。

    198年春,劉淵頒佈民族政策。

    下令全國各民族、脫去奴籍的胡人、西域諸胡,俱都必須入漢籍,盡皆爲漢人!

    同時,鼓勵通婚,把整個華夏帝國打造爲一個民族。

    夏,神武帝下令組建華夏大銀行,收天下金銀,以紙票代之。

    秋,神武帝下令,在國務院之下,再組建一部,爲商業部。國仗甄逸擔任商業部尚書,糜竺爲左侍郎,蜀中嚴家嚴應爲右侍郎,其餘一干行走、從事,皆從華夏、中原商行,以及全國各大商家中甄選良商擔任,決策一干對內商業政策以及對外商業貿易的事宜。

    199年夏,神武帝將一干農業事宜,從戶部中分割出來,重立一部,是爲農業部。同時,組建外交新聞部,負責對外發言與對內輿論掌控。

    農業部尚書爲原農家宗主,現任華夏大學農學院院長的木原木老擔任,其餘一干侍郎、從事等俱都從學院中挑選精通此道的畢業生、教授來擔任。

    新聞外交部尚書由原小說家宗主李希擔任,其餘侍郎、從事、行走俱都從原名家、縱橫家和小說家中精英人士以及學院中專修此科目的精英畢業生擔任。

    200年,皇后蔡妍再次爲神武帝誕下一女,同時,瑩妃喬瑩爲神武帝誕下一子,喬玉、甄宓、貂蟬三妃也於同年各自產下一女。

    同年,劉淵組建傭兵部,將傭兵工會完全納入政斧系統中,任命劉璋

    爲傭兵部尚書。

    洛陽城北,有一大片建築羣被圍牆圍圈起來,這裏是華夏大學。

    八十一丈寬的青石大拱門上,‘華夏大學’四個大字在陽光下金光閃爍。時值正午,一批批學子、教授絡繹從中走出。

    “鄭院長好!”

    “蔡院長好!”

    “墨院長好!”

    幾個鬚髮斑白,臉色紅潤的老者走出,學子、教授俱都躬身打招呼。

    這幾人卻不正是鄭玄、蔡邕、墨攻、龐德公、司馬徽等人?

    “你們可不知道哇,”蔡邕一邊笑,一邊搖頭:“我們幾個老傢伙每天累得要死要活的,咱的陛下,可輕鬆的不得了!”

    “陛下是千古明君,深諳用人之道,這不足爲奇吧?”司馬徽嘿嘿的笑。

    蔡邕白了他一眼,道:“你們怎麼就不配合一下?好歹也依着這,從咱的陛下那裏,弄幾罈好酒出來不是?”

    諸人聞言,俱都砸吧砸吧最,喉頭滾動起來。

    “這也真是的。”龐德公抱怨道:“我老頭子從來不飲酒的,卻在陛下手中破了例,晚節不保啊!”

    “埋怨吧你!”鄭玄呵呵笑道:“待會兒見了陛下,要到酒,可沒你的份!”

    “哎,那可不行!”

    幾個位高權重,聲望達於天下的老者,此時竟如一羣孩童一樣,打打鬧鬧,好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