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601章 沉住氣
    “話雖如此,陛下之前在太極宮中定下的兩年之期限,不光是我等臣子知道了,大唐的百姓也是知道的啊!若是我大唐水軍不發兵,如何向百姓們交代?”

    張衝其實當然也不願意去,但是想到李倓在大唐百姓面前吹出去的話,只能是又硬着頭皮說了一句。

    “將軍多慮了,如今乃是盛世,朕說要去打別人,因爲路途遙遠不去了,百姓是不會怪罪朕的,之前的百姓有怪罪皇帝的時候,那是因爲咱們要是不出兵的話,百姓們的家園就會遭受到敵軍的攻擊,現在的百姓,他們是不會遭逢如此情況的。”

    張衝一聽李倓說的也有道理,當時就不吱聲了,畢竟他還是十分在乎自己麾下將士們的性命的,既然李倓都說大唐的戰艦可能會存在航行距離的問題了,那應該一定是不會忽悠他的,而且他都已經當了這麼長時間的水軍了,對於自己麾下戰艦的航行距離自然也是心中有數的。

    而關於華夏的航海歷史,在李倓的督促之下張沖和洪源也是沒少對自己麾下的將士們普及的。

    李倓找到了不少的史料,這些史料上面的記載,那當真是讓不少大唐的官吏都有點易經上就記載過伏羲氏“刳木爲舟、剡木爲楫“的故事,而在河姆渡史前文明遺址中出現的七千年前的木槳,則是中國人最早航海的鐵證。中國古代書籍文獻中關於航海的記載數不勝數,竹書紀年也記載過夏朝帝芒“東狩於海,獲大魚“的事蹟。

    商朝人與海外的聯繫更加頻繁,詩經上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之類關於商人航海活動的記載。

    而跟倭國之間的交往,那也是不晚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齊國、燕國、魯國、越國等鄰近大海的國家的航海技術也非常發達。

    吳國和齊國都能製造出長十丈、寬一丈五的大船,名叫“翼船“,這是一種有兩層甲板的戰船,完全可以勝任海上航行。齊國的齊景公曾經乘坐這樣的翼船在海上游玩,半年都不用上岸,孔夫子十分羨慕,做夢都想乘坐這樣的大船“乘桴桴於海上“。

    吳國的戰船可以從東海出發,跨越後世的東海、黃海,來到位於渤海灣的齊國膠州地區。當年吳王夫差攻齊,正是沿着這條海上航線到達齊國的。而燕國則利用先進的航海技術,利用海軍征服了朝鮮半島,並派人到達了倭國,開闢了華夏到倭國的新航線,開啓了與倭國之間的海上航路。

    而始皇帝統一六國後,航海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方士徐福爲始皇帝去海外尋找不死仙丹,所乘的大船搭載了數百名工匠和三千童男童女,船的大小可想而知。徐福曾遠航到“平原廣澤“,甚至到達過琉球羣島。

    到了大漢,其實華夏的航海技術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爲強大的了。

    漢武帝建立了“樓船軍“,這是世界上第一支專業海軍。這支部隊乘坐的是船高首寬,外觀似樓的“樓船“,可遠攻也可近戰,是當時歷史上戰鬥力最強的海軍。

    樓船可容兵員數百名,配有世界上最早的櫓和舵,每層的四周都建有“女牆“,甲板上還有硬木做成的“戰格“,四壁都蒙上皮革加強防護。船的最頂層有指揮作戰的軍旗手,在戰鬥中可以指揮士兵作戰。

    更爲難得的是,樓船四周還有由艨艟、鬥艦、斥候、先登、赤馬舟等組成的護衛船隻,與後世海軍中的航母編隊非常類似。八百多年之前,漢武帝派十數萬的樓船軍遠征南越,大漢水軍戰鬥力之強大可見一斑。

    大漢遠洋航行的距離也非常長。漢武帝時,漢朝的遠洋航行路線已可以從番禺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斯里蘭卡,然後經紅海到達埃及的開羅,再由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之後由希臘、羅馬經地中海到達羅馬帝國。這條航線長達後世八千海里以上,是世界上當時絕無僅有的。

    大唐帝國憑藉強大的經濟和開放的胸襟,向世界各國敞開了懷抱。大唐之前幾個皇帝治下的的廣州、泉州、揚州等世界性的碼頭和港口。

    大唐早就已經能製造出長達二十餘丈、能乘坐七百多人的遠洋大船組成的船隊就是從這裏出發,經南海、馬六甲海峽,越過印度洋,經過斯里蘭卡、印度半島和巴基斯坦,到達大食。這些大船可以無視印度洋和波斯灣的大風大浪,而唐朝的遠航者也掌握了利用季風和洋流的變化,每天航行70海里以上,遨遊於風浪之間,他們代表的是大唐王國的最高航海技術,代表的是大唐最鼎盛的造船技術,代表的是大唐盛世那種傲視天下的自豪。

    而且在開元年間還有一件事,對航海算是一個側面的衝擊。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倭國僧人榮睿和普照奉聖武天皇之命,來到大唐,邀請德高望重的鑑真大師東渡倭國,弘揚佛法。鑑真大師不辭辛苦,帶着弟子們踏上了六次東渡的艱難歷程。

    俗話說好事多磨,鑑真大師前五次東渡都是因爲官府的阻撓或者惡劣天氣的影響沒有成功,直到好幾年之後,在倭國遣唐使藤原和吉備等人的幫助下,鑑真大師終於乘船來到了倭國,將高深佛法傳播到東瀛。

    鑑真前五次東渡的失敗,並不是唐朝的航海技術落後,而是當時唐朝政府阻止平民出海倭國。

    所以鑑真第一次和第四次東渡都是被官府直接干撓之下,未能成行。唐朝的造船技術雖然發達,但是全國的優秀造船工匠和航海能手基本上都是政府的僱工,鑑真等人招募不到優秀的船員,也找不到合適的船隻。

    所以在幾次出海時,沒有經驗的船員們並不懂得躲避強大的東北季風,造成了前幾次的失敗。

    《扶亂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