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毕业实习:我成了酆都大帝代言人 >第56章 大圣真灵逃脱
    对常人而言,不过是短短几秒的时间罢了。

    不过,在这几秒杜酆却是见证了朱棣从出生到稚气青年,到如今初具成熟。

    自古以来立长立贤。

    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这事所有人都早有心理准备,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还是引起诸王,特别是秦、晋、燕王的不满。

    他们之间早已开始了明争暗斗。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招降乃儿不花后,晋王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的约束“劳师冒险”,使朱标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朱棣入朝,晋王又言语冒犯朱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求朱棣的“国中细故”,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等等,其间剑拔弩张之势十分明显。

    然而,谁能想到两年之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会因头疾突然去世。

    悲痛欲绝的朱元璋一方面因思儿之切一方面受到大臣建议的影响,最终接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此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看到这,杜酆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皇太孙朱允炆并非最佳的继位人选。

    朱标虽说去世,但他的兄弟皆不是庸碌无能之辈。

    按理来说因在朱标的这些兄弟当中另选人继承大统才是。

    其次,朱允炆年纪尚小,易受大臣蛊惑,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

    反观他的几位叔叔那个不是头角峥嵘之辈?

    若是朱元璋从几位皇子当中,择一继承大统,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

    后世明朝之天下或许还能多兴旺几年。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去世,而此时的朱棣成为了诸王中最年长者。

    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

    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

    “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毫无疑问,这时的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然而,朱元璋毕竟精明过人,他也虑及燕王及诸王权势过大,对继任皇帝构成威胁。

    所以,朱元璋临死时还曾下有遗诏:

    “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遗诏诸王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

    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

    守丧期满,朱允炆继位。

    继位后的朱允炆采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

    也不知道这娃是小脑发育不完全还是大脑完全不发育。

    竟在不到一年时间,对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动刀,使其先后被废。

    如此雷霆削藩的手段,使得诸王自危。

    朱棣迫不得已只能加紧活动。

    他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

    表面上,朱棣藏起锋芒,假称有疯病。

    住猪圈,吃猪食,以此来迷惑朝廷的眼线,暗中则加紧练兵。

    同时,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在后院大规模饲养鸡鸭,实则命人在地下密室当中赶制军器。

    得知自己四叔疯了,朱允炆并未就此放松警惕。

    他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朱棣的佯狂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为了在大军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他命令亲信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将士八百人入卫王城。

    这时,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带领在城的七卫军队和屯田军士包围了王城,并用本栅截断了端礼门等的通道。

    朝廷削夺朱棣王号和逮捕燕府官属的诏书也在这时到达北平。

    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

    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七月,朱棣通过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最后擒杀了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

    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

    他谕令将士,同时上书朝廷,声称根据《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

    朱棣先后下居庸关、怀来,捕获南军将领宋忠。

    趁势攻下遵化,永平投降。

    建文元年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

    大军到达真定,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

    复战于真定,又大败。

    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

    九月,江阴侯吴高带领辽东兵马围困永平。李景隆合兵五十万,进军至河间扎营。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其因是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

    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村坝大破李景隆军。

    李景隆退军德州。

    朱棣趁机攻打蔚州、大同,引李景隆派兵救援、劳师无功。

    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

    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

    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

    二月,燕师再度南下。

    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

    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

    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建文四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

    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大军。

    五月克泗州、盱眙,兵指扬州。

    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